• 学校首页
  • 研究生院
  • 图书馆
 网站首页  项目简介  研究方向  师资队伍  培养工作  招生工作  讲座信息 
网站首页
项目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师生风采>>正文
民大博士学理论专栏:关于坚持“四个自信”的内涵理解和实践要求 ——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2018-05-04 15:42 唐晓梅  审核人:   (阅读:)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四个自信”的理论,明确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关于“四个自信”的理论学习,需要立足现实充分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和坚持实践要求。下面从“三个必须”来谈一下笔者对于坚持“四个自信”的个人理解。

 

一、必须明白“四个自信”提出的重要性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在这个命题中,“自信”是中心词,其他的道路、理论等四个概念是修饰词。从“自信”为中心词的命题看,“四个自信”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方向问题。意识形态是国家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重要,它涉及社会主流文化的导向。

从背景看,首先,近年西方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具有社会主义历史的国家搞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二十一世纪初期发生在中亚地区以及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及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运动参与者一般会用具有代表性的颜色或者花朵做为他们发起运动的标志,他们以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的名义,采用非暴力手段来抵制和推翻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到目前为止,颜色革命已经在格鲁吉亚、塞尔维亚、乌克兰以及吉尔吉斯斯坦这几个国家取得胜利,原有的亲俄罗斯政府被赶下台,新的亲美国的民选政府被建立。2017年12月10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向议会提交了伊朗历2018年的年度预算。鉴于政府经济困难的窘境,预算将政府补贴彻底砍掉,只发放贫困补贴,并且只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民众才能向政府申领。12月28日起,伊朗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游行活动。此时西方社会表现出了异常活跃的兴奋和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发表言论“压迫性的政权不会被永远忍受”,“是时候政变了”。加拿大政府也紧随其后,以“为伊朗人民行使基本权利和平示威感到振奋”的措施表达了对伊朗动荡时局的激动心情。就在整个西方社会大肆渲染“伊朗要颜色革命了”的时候,伊朗却以安详的方式和平度过2017年的跨年之夜。鲜活的案例再次验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试图通过文化输入,在思想文化领域给你搞乱,破坏你的意识形态,然后培养代理人,制造社会动乱,扶持反对派即所谓反政府的民主势力,夺取政权,建立亲西方政权,使这些国家成为它们的势力范围并为西方国家服务。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因此,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并且从未松懈过。

其次,我们部分人受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追求“普世价值”,基于这种思想倾向,有人怀疑中国的改革和改革成果,这不仅是一种对“改革”的误识、误导,而且是一种思想斗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伟大斗争”的思想,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我认为这一思想就包含这个方面的内容。而前段时间我国出现腐败现象和相应问题,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引起了我们对国家、改革发展“有否自信”问题。习近平主席在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说,提出需要越过三大陷阱,它们包括:一是修昔底德陷阱,二是塔西佗陷阱,三是中等收入陷阱。其中,塔西佗陷阱指的是一旦政府公信力丧失以后,政府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现象。腐败的影响就涉及这个问题,它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关系到事业的成败问题。因此,反腐也涉及到意识形态的斗争,而且十分重要。为此,“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针对思想领域的斗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但是也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四个自信”就是要发挥这个层面的作用。

二、必须抓住“四个自信”提出的现实基础

“四个自信”的提出,虽然有意识形态领域的针对性,但是它不是空穴来风,有着现实的基础。不抓住这个现实基础,“四个自信”的坚持就没有底气了。

从唯物史观看,意识、精神不过是现实的反映,即“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是被意识到的存在”。实际上,有什么样的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正如马克思所言“必须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今天,我们能够提出“四个自信”,关键在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经济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经济总量是12.25万亿多一点,仅次于美国的18.69万亿。而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力,国内社会越来越稳定,没有大的政治波动和其他危害事件发生,这种情况是西方预料不到的。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有两种舆论,一是中国威胁论,二是中国灭亡论。前者讲中国发展了,必然形成对周边国家尤其西方同盟国家造成威胁,给中国戴上了“不受欢迎的标签”。后者认为中国道路不可持续,必然失败,否定中国改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价值。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相悖的,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否定中国,唱哀中国,这也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它们的出现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它们害怕中国崛起和强大。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一天天在强大,有了这个现实基础,我们才敢提出“四个自信”,否则哪来自信。这是国内的现实情况。

当然,关于现实把握还要看到国外,因为国外是中国的世界环境。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我们有着和平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才取得初步成功。但是,东欧剧变,自信的美国主导的的国际体系中也有不成功的反例,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美国强权介入进行民主改造的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以及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的乌克兰等,目前日子过的十分惨淡,动乱、贫困、战争、暴力持续不断,人民没有幸福可言。而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两相比较,西方的方案正好证明了中国的伟大。这也是“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

总之,“四个自信”的提出有着现实基础,即国内、国外两个现实基础。这样,坚持“四个自信”包含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认识“四个自信”的理论,需要充分把握它的现实基础。

三、必须弄清坚持“四个自信”的理论工作要求

坚持“四个自信”,认为在理论工作上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切实把握它作为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核心内容,知道推动“四个自信”对于党的事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在国家、民族、全民的层面上得到共识。“四个自信”是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精神动力。然而,当今社会,有一些极端的思潮仍然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值得警惕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通过夸大西方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消解我们的价值观基础;二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高调浮夸“还原历史真相”,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史;三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论”。通过把西方的价值观及民主制度伪装成放之四海皆可用的“世界标准”,企图以西方模式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有必须在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四个自信”内化成中国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坚定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胜信心。

    第二,切实理解“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当下结构的特征,充分认识通过改革开放获得的发展和问题,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进而明晰中国实践和历史进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弄清工作实践的原则和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渗透于其他三个自信之中。“四个自信”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道路自信是实现路径,理论自信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根本保证,文化是精神源泉,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三,坚持“四个自信”蕴含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它意味着回答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为谁服务的问题。实际上,它阐述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走改革之路,必须走民族自觉之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表征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道路也是人类发展的方案,但中国不等于世界,因而需要走自己的路,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我们需要要通过“四个自信”的学习、宣传、教育、研究来形成对当前国家状态的把握,即国情把握,促进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

    今天的中国应该是一个自信的中国。自信何来?习近平总书记给与了明确的答案:“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上一条: 民大博士学理论专栏: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必须牢固树立六大观念来一场思想革命
下一条:民大博导风采专栏:【“四个一批”人才专访】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根植山乡 对贵州民族文化爱得深沉

电话:0851-83610705传真:0851-83610705黔ICP备09004742号-1

本科招生咨询:0851-83610705研究生招生咨询:0851-83610705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邮编:550025